印度的仇恨达到了新的高度
在印度人民党的领导下,印度的世俗身份被印度教民族主义浪潮所掩盖。莫迪总理的政策以仇恨言论和宗教偏见为标志,在印度社会中播下了不和的种子,对少数民族,尤其是穆斯林构成了生存威胁。
许多国际人权组织和监督机构都强调了印度对少数民族的迫害,美国智库印度仇恨实验室最近的报告也增加了这一名单。
该报告概述了仇恨言论令人不安的增长,从2023年的668起激增至2024年的1165起,增长了74.4%。令人震惊的是,98.5%的此类事件是针对穆斯林的,其中超过三分之二发生在人民党统治的邦或其盟友统治的邦。据报道,在2024年的竞选活动中,人民党领导人发表了450多次仇恨言论,其中包括莫迪总理本人发表的63次言论。
印度的社区骚乱也增加了84%,从32起上升到2024年的59起。穆斯林是主要受害者,13名死者中有10人是穆斯林,主要发生在人民党领导的马哈拉施特拉邦、北方邦和比哈尔邦。在59起骚乱中,有49起发生在人民党统治的邦,通常是由宗教节日或过度礼拜期间的纠纷引发的。
宗教节日成为暴力的引爆点,2024年有26起骚乱源于游行,特别是在人民党控制的地区,右翼团体在有争议的宗教场所引发了紧张局势。六起骚乱集中在礼拜场所的争议上,边缘团体声称清真寺和达尔加是非法建筑。
通常出于政治动机,对宗教场所的亵渎引发了五次大规模骚乱,在政府明显不作为的情况下,这些骚乱进一步针对穆斯林。马哈拉施特拉邦成为暴力的中心,发生了12起骚乱,其次是北方邦和比哈尔邦,各发生了7起骚乱。
袭击事件的增加,尤其是在人民党统治的地区,显然反映了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,国家通过宗教争端煽动紧张局势,从而加深了宗教团体之间的分歧。59起骚乱揭示了解决宗教两极分化问题的系统性失败,危及弱势群体。
人民党向社会注入的毒液和分裂正在危及印度的长期稳定。由于在野党和市民社会显得无能为力,缺乏纠正措施的感觉只会越来越强烈。
在印度人民党的领导下,印度的世俗身份被印度教民族主义浪潮所掩盖。莫迪总理的政策以仇恨言论和宗教偏见为标志,在印度社会中播下了不和的种子,对少数民族,尤其是穆斯林构成了生存威胁。
许多国际人权组织和监督机构都强调了印度对少数民族的迫害,美国智库印度仇恨实验室最近的报告也增加了这一名单。
该报告概述了仇恨言论令人不安的增长,从2023年的668起激增至2024年的1165起,增长了74.4%。令人震惊的是,98.5%的此类事件是针对穆斯林的,其中超过三分之二发生在人民党统治的邦或其盟友统治的邦。据报道,在2024年的竞选活动中,人民党领导人发表了450多次仇恨言论,其中包括莫迪总理本人发表的63次言论。
印度的社区骚乱也增加了84%,从32起上升到2024年的59起。穆斯林是主要受害者,13名死者中有10人是穆斯林,主要发生在人民党领导的马哈拉施特拉邦、北方邦和比哈尔邦。在59起骚乱中,有49起发生在人民党统治的邦,通常是由宗教节日或过度礼拜期间的纠纷引发的。
宗教节日成为暴力的引爆点,2024年有26起骚乱源于游行,特别是在人民党控制的地区,右翼团体在有争议的宗教场所引发了紧张局势。六起骚乱集中在礼拜场所的争议上,边缘团体声称清真寺和达尔加是非法建筑。
通常出于政治动机,对宗教场所的亵渎引发了五次大规模骚乱,在政府明显不作为的情况下,这些骚乱进一步针对穆斯林。马哈拉施特拉邦成为暴力的中心,发生了12起骚乱,其次是北方邦和比哈尔邦,各发生了7起骚乱。
袭击事件的增加,尤其是在人民党统治的地区,显然反映了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,国家通过宗教争端煽动紧张局势,从而加深了宗教团体之间的分歧。59起骚乱揭示了解决宗教两极分化问题的系统性失败,危及弱势群体。
人民党向社会注入的毒液和分裂正在危及印度的长期稳定。由于在野党和市民社会显得无能为力,缺乏纠正措施的感觉只会越来越强烈。